您的位置:首页 > 本馆快讯
广西自然博物馆民族植物学研究新成果——桂东南客家跌打损伤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12-06 09:45:38  来源:本站   作者:文  图/  刘付永清   


客家是汉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原居住于中原地区,大约在公元300年,为了避免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影响,先由北方地区(现河南、陕西和安徽等地)迁徙至赣南、闽南和粤东等地,后因人口膨胀等原因,再迁徙至广西、湖南、四川、海南、台湾等地。客家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新的地域环境,防范猛兽、盗匪的袭击和外族的侵扰,使得大多数客家人希望练习高超的武术达到更好地保护家族及其成员的目的,从而形成了客家武术文化。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客家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其中以博白县和陆川县客家人口居多。陆川县客家人70多万人,约占当地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博白县客家人140多万人,占当地总人口的75%以上,被称为世界上客家人口最多的县。桂东南客家地区向来有尚武的传统,其中以长器械、初级长拳、钢筋锁喉等拳法闻名。过去,陆川县、博白县等玉林客家地区,村村有人习武,乡镇以及县城里还设立了许多武术馆。对于客家人来说,学会应用传统药用植物用于治疗跌打损伤不仅是习得一身高超武术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适应当地丘陵、山地环境和大强度的生产劳作的需要。

为了系统调查和记录桂东南客家地区跌打损伤药用植物的种类、应用方法及其相关传统知识,本研究在2021年至2024年,采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以玉林市陆川县、博白县客家社区为例,对桂东南客家利用的跌打损伤药用植物进行了调查,并采用一致性水平(FL)指数对跌打损伤药用植物的传统知识一致性水平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1)共记录桂东南客家跌打损伤药用植物97种,隶属于4781属,以豆科(8种)和报春花科(7种)占比最高。(2)当地跌打损伤药用植物以野生植物为主,其中,枝叶(27种)和全株(25种)是最常见的药用部位,草本(36种,占比37.11%)和灌木(31种,占比31.96%)是当地日常使用的跌打损伤药用植物资源。(3)跌打损伤药用植物的加工方法有煮水喝、煮水洗、煮水擦、泡酒擦、煲汤喝、加酒炒热敷、捣碎敷等,其中煮水喝和煮水洗被应用得最广泛。(4)两面针、薄叶红厚壳、朱砂根、雪下红、黑叶小驳骨和小驳骨等6种显示出最高的知识一致性水平,是当地治疗跌打损伤的最常见药物。该研究对当地跌打损伤药用植物传统知识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1 一致性水平(FL)指数较高的6种植物

以上研究成果以“桂东南客家跌打损伤传统药用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为题在《广西植物》发表。其中,广西自然博物馆的刘付永清副研究馆员是本文的第一作者,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的罗斌圣副研究员为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3200325)、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22GXNSFBA035527)项目的资金支持。

文章链接:DOI:10.11931/guihaia.gxzw20240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