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馆要闻
您的位置:首页 > 本馆快讯
雄奇险秀喀斯特《八桂风情游广西》线上展览第一期
发布时间:2020-04-01 09:45:33 来源:本站 作者:熊铎
前言
广西的旅游景区景点遍布区内各县市,从自唐宋时期就已名扬天下的桂林漓江景区,到因大热连续剧《花千骨》取景地而在最近知名起来的明仕田园,无不展现着广西的山水魅力。在地质学者眼中,这些著名景点都属于喀斯特地貌。这里我们带大家参观广西的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也为大家揭示这些迷人的山水风景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
一、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一提到桂林,可能大部分的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竹排、蓑衣、渔翁、鸬鹚和漓江。漓江曾经是岭南航运的重要水道,滋养着两岸的人民;现在已经成为桂林山水的精华,桂林乃至广西实施旅游发展的重要水道,虽然变换了方式,但仍滋养着两岸的人民。
象鼻山(天生桥景观)
自桂林市区到阳朔段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与精华,自市区标志性的象山景区顺江而下,漓江的山水便如画卷般向游客缓缓展开。
独秀峰(溶蚀平原和孤峰景观)
桂林市区中心突兀的矗立着一座陡峭的山峰,这便是独秀峰。独秀峰孤兀参天,平地孤拔,无他峰相对,寄予着古人孤高自守的高尚追求,也吸引着代代文人前来游览。
冠岩(溶洞景观)
沿江而下约40公里便是冠岩,冠岩名取自其岩壁上部突出,形似朝冠。冠岩分三层五洞,层层相叠,洞洞相连,逶迤曲折。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千姿百态。
阳朔(峰林地貌景观)
漓江景区大半都在阳朔县,也是漓江山水的收篇之地。陡峻的石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江湾点缀着幢幢民居和片片田地,展现出一幅幅“悠然见南山”的自然闲适的田园风光。
漓江生态保护区范围
二、 广西处处是桂林
或许大部分人对广西山水的理解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实际上除了桂林之外,广西也有很多不逊于桂林山水的景色。
1.靖西
靖西一直以来都有“小桂林”之誉。在靖西市东南约25公里处,有通灵大峡谷和古龙山大峡谷两个峡谷首尾相连。瀑布落入通灵大峡谷中,在峡谷底部与暗河汇聚形成河流向东南蜿蜒数公里后,形成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流往古龙山大峡谷。
通灵大峡谷(岩溶槽谷景观)
在靖西市西南不到5公里,有一处典型的地下暗河涌出地表形成的天窗,清澈的泉水从如屏的山峰围成的平地中涌出,形成了清澈的泉眼,当地人称之为鹅泉。
鹅泉(地下河的天窗)
2.鹿寨
鹿寨香桥(近处的天生桥和远处的峰丛)
鹿寨香桥喀斯特生态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柳州市东北约40公里处,总面积139平方千米,融亚热带岩溶地质景观和生态景观为一体的景区,有集桂林山水、漓江秀色、九寨风光、云南石林、黄山险峻为一体的妙境佳景之誉,其中最核心的景区是天生桥景区。
3.天等
天等都康(峰林和和溶蚀平原景观)
在壮语中“天等”有“树立的石头”之意,而徐霞客游记对天等风景的描述为“石峰峭拔聚集如林”,这形象的反映了当地喀斯特峰丛地貌的特征。勤劳的人民在喀斯特地貌陡峭群峰中的狭小之地开垦出了农田。
天等都康(溶蚀平原和峰林景观)
2010年摄影爱好者覃少荣在路过天等县都康乡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里美丽的风景,按下了手中的快门,让人们记住了位于天等的“广西最美田园”。青山白舍,河流蜿蜒,阡陌纵横,随着一叶竹筏划过,勾勒出诗画般的山水田园。
三、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1.喀斯特地貌简介
喀斯特是英文名Karst的音译,而这个单词则是19世纪晚期从德语中借来的,原意是指阿尔卑斯东南部迪纳拉山脉的一系列地理学、地形学和水文学特征。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以化学过程为主,机械过程为辅的破坏与改造形成的地貌,其核心过程是水中的氢离子对碳酸盐岩的溶解和重结晶作用。
CO2 + H2O ⇌ H2CO3 ⇌ H+ + HCO3-
H+ + CaCO3 ⇌ HCO3- + Ca+2
喀斯特地貌正是在大尺度下,不断地发生溶解和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其溶解作用远强于重结晶作用。
广西岩溶地貌分布示意图
地质历史上长时间存在的古海洋形成了厚层的可溶性的灰岩;地质运动将灰岩抬升出地表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裂隙,赋予了岩石较强的透水性;广西一直处于较温暖湿润的地区,大量的降水提供了较强的溶蚀力和流动性。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了广西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2.广西山水中处处可见的喀斯特
广西的自然风景区大部分都是喀斯特景观。作为喀斯特地貌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喀斯特地貌中几乎所有的景观类型都包含在广西各地的景区中了。
广西部分自然景区的景观类型
广西温暖多雨的气候使得这些暴露出来的灰岩在丰富雨水的冲刷下,沿着裂缝和脆弱面溶解,形成广西景区中常见的溶沟、石芽;雨水不断下渗溶蚀,则会形成如七百弄景区的漏斗和落水洞;溶沟扩大变深,碳酸盐岩中切割出山谷和绵延相连的山峰,形成如七百弄和大石围的峰丛地貌;山谷继续向下切割,使得山峰基部断续相连,形成阳朔周边的峰林地貌;盆地中稀疏陡峭的山峰就是如同独秀峰的孤峰,孤峰继续风化则形成了残丘。
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而另一方面,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则会形成如冠岩的溶洞,地下水在溶洞中流动则形成地下河;随着被继续抬升,溶洞中的水逐渐干涸,形成类似芦笛岩的溶洞。岩石缝隙中的水从洞顶滴落的过程中析出碳酸钙,形成了溶洞中常见的自上而下生长的钟乳石和自下而上生长的石笋;溶洞不断扩大,和同时不断扩大的落水洞相连便形成了如大石围那样巨大的天坑;溶洞整个塌落形成类似通灵大峡谷的峡谷。
钟乳石、石笋和石柱
四、 喀斯特与人类
1.干旱和洪涝
广西喀斯特地区中的地下水丰富,但地下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不均匀。广西的降水受东亚季风控制,夏半年高温潮湿多雨,东半年低温干燥多雨,雨季4个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70%左右,使得广西洪涝和干旱灾害比较常发。
2000—2018 年全区作物因旱受灾面积统计
广西自公元807年(唐元和二年)起即有旱灾的记载,自1612年至1945年期间记录旱灾170次,其中15次属于全区性大旱灾。建国以来,广西每7~10年出现一次连续数年干旱频发,其中出现过5次大旱灾年和4次特大旱灾年。为了减少旱情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1世纪以来广西不懈开发地下水资源,不断提升地下水勘探利用的水平和力度,形成了干旱地区和季节生产生活用水的有力保障。
2.石漠化
喀斯特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对气候环境变化、人为干扰响应敏感。碳酸盐岩风化后绝大部分岩石成分都溶于水,成土物质不足;土壤资源短缺导致生物群落组成相对单一,受到外部影响后易发生连锁反应,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最终形成荒漠化景观。石漠化会严重缩小耕地面积,降低土壤的储水能力,使旱涝灾害的发生更加频繁。
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人民只能在石缝里种植作物
3.喀斯特矿产
灰岩本身只是一个低附加值的矿产,但是在矿床学家眼中,包括灰岩在内的碳酸盐岩是很重要的产矿环境。岩浆侵入到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中会形成“矽卡岩型”矿床,南丹到金城江一带的铅锌锡锑多金属成矿带、来宾武宣的铅锌矿、靖西德保的铜矿、广西博白的钨钼矿等都是“矽卡岩型”矿床。喀斯特环境也是形成铝土矿的良好条件,有“铝都”之名的百色市平果县有着广西最大的冶铝产业和铝土矿,矿床学家们正是以这里的铝土矿为标准,命名了“平果型”的铝土矿。
广西碳酸盐岩中产出的各类矿石
结语
喀斯特地貌有着它们独特的形成环境和过程,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地貌环境。碧水曲折、石山延绵,喀斯特地貌环境为人类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旅游资源,但也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独特问题和困难。如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这是人类一直以来和今后必须坚持不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