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博新闻
改革开放 必由之路 奋力续写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8-12-19 09:27:30  来源:国家文物局   作者:国家文物局党组   
 

改革澎湃东方潮,开放当惊世界殊。四十载改革开放,四十载春华秋实。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文物事业栉风沐雨、一路同行,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迎来了光明前景。

40年,改革开放让文物事业活力奔涌、实现跨越1982年,改革催生了文化领域首部法律《文物保护法》的诞生;2008年,改革推动了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探路者——博物馆纪念馆的免费开放;2018年,改革引领了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大政策的出台。经过第二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和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文物资源家底基本摸清,文物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全国博物馆数量由1978年的349个增长到2018年的5000余个,文博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中央财政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由1978年的0.0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08亿元,文物保障机制日臻完善。全国文物从业人员由1978年的2.6万人发展到2018年的16万余人,文物人才队伍初具规模。

40年,改革开放让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永续传承。从良渚遗址、石峁遗址、陶寺遗址的考古发现,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从1994年雪域高原布达拉宫维修工程胜利竣工,到2007年宋代沉船“南海I号”成功整体打捞,见证了文物保护的成就。从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的启动,到2014年青海玉树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工程的完工,见证了文物保护的信心。从秦始皇陵铜车马的修复、敦煌莫高窟壁画的保护、平安故宫工程的实施,到“干旱环境下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见证了文物保护的智慧。与公安部建立全国文物犯罪信息中心和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部署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并破获一批大案要案,开展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和文物法人违法案件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文物平安工程,文物安全形势大为好转。

40年,改革开放让文物工作服务社会、惠及民生。从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到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文物工作者用行动诠释了服务大局的担当和奉献。从坎儿井保护工程造福边疆百姓,到金沙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带动区域发展,再到全国红色旅游年出行人数突破8亿人次,用实绩诠释了文物资源推动城乡发展的巨大潜力。从北京老城有机更新保护,到浙江松阳拯救老屋行动,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走红刷屏,到文博创意产品备受青睐,再到全国每年近10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国宝也能炫起来,文物也能火起来。从山西“文明守望工程”,到“保护长城 加我一个”公募活动,再到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的社会捐助,尊崇文化、保护文物日益成为社会共识。

40年,改革开放让文物工作走出国门、展现风采。1980年赴纽约举办的“伟大的青铜时代”,到2014年赴巴黎举办的“汉风-中国汉代文物展”,文物展览日益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金色名片”。从深圳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到贝尔格莱德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再到阿布扎比保护濒危文化遗产国际会议,让国际文化遗产同行听见中国声音。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到2018年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3项、稳居世界第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中国首个跨国合作成功申遗项目,中国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和重要影响。从柬埔寨吴哥古迹保护二十五年到乌兹别克斯坦希瓦古城修复,从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到中国-肯尼亚曼达岛考古,援外文物保护工程和涉外合作考古项目成为文化领域“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收获,中国逐步成为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贡献者、引领者。

对改革开放40周年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在改革开放上有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新时代文物事业改革发展整体纳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部署,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统筹推进文物事业改革发展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坚持党对文物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抓大事、促改革的能力。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发挥党在文物保护利用改革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工作格局。国家文物局要在落实改革任务上走在前、作表率,团结带领全国文物系统凝心聚力、提振精神,不辱使命、担当善为,形成抓工作与促改革的良性循环,确保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落地见效。要自觉主动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增强推进改革的韧劲、智慧和能力,梯次推出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作用的重大举措,压茬推进重点工作和重大工程,攻坚克难、取得突破。

——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传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考古中国重大研究,推介一批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讲清楚中华文明延绵不断、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开展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加强长征文化线路整体保护展示,加强馆藏革命文物征集和保护,更好展现革命精神谱系,更好展现我们党伟大贡献。创新文物价值传播体系,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深入挖掘文物领域海量好故事和精彩好内容,生动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独特风采,增强全体人民的自豪感凝聚力。

——坚持依法保护,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健全文物保护利用的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划定文物保护利用的红线和底线,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法治意识。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管理职能的统一调整和推进“多规合一”的改革要求,推动将文物保护管理需求作为常项,全面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改革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时,对于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入库,推动出台地方政府土地储备的“先考古、后出让”的配套政策和实施方案,明确基本建设考古取费性质和标准,考古工作费用由地方政府承担,统一纳入土地成本,真正把这项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举措落到实处。建立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机制,实行文物资源资产报告制度,建设国家文物资源大数据库,加强对各领域文物资源普查、名录公布的统筹指导和部门协作。开展国家文物督察试点,试行向文物安全形势严峻、文物违法犯罪案件和文物安全事故多发地区派驻文物督察专员,强化中央层面的文物督察监管,督促地方政府切实履行文物保护属地管理的主体责任。聚焦法人违法、盗窃盗掘、火灾事故三大风险,坚持常态监管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建设全国文物安全监管平台,打赢文物安全防范攻坚战。

——坚持让文物活起来,大力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推进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和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确权,细化文博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所得收入的绩效激励机制,赋予博物馆更大办馆自主权,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博物馆运行机制,更多提供多样化公共文化服务。多措并举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释放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潜力和动能,明晰社会力量进入文物领域的法律规制、政策边界和各方权益,支持社会力量拓展不同类型文物合理利用的实现途径,提升社会参与的荣誉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制定关于引导民间收藏文物保护利用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开展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多层次开展文物鉴定服务,促进文物市场活跃有序发展。

——坚持交流互鉴,大力发展文物国际合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考古领域交流蓬勃开展的新要求,研究制定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推动将中国文物援外保护工程和涉外合作考古项目整体纳入国家对外援助体系,充分发挥文物外交的独特作用。实施“一带一路”文化遗产保护与交流合作专项规划,健全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跨国合作机制,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和保护品牌。搭建多层次机制性文物交流合作平台,实施文物外展精品工程,讲好中国文物故事,向世界更好展现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

——坚持制度建设,大力筑牢文物事业根基。深入推进文物领域“放管服”改革,努力实现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信息共享、跨界创意和智慧应用为重点,有效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文物保护管理队伍建设,确保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力量与其承担的职责和任务相适应。健全文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快出台文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指导意见,深化文博行业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文物保护投入机制,推动文物保护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落实各级财政的文物保护支出责任。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开门修法,加快修订《文物保护法》,做到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全国文物系统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以锐意进取的精神、敢于担当的干劲和稳健务实的作风,改革开放,乘势而上,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