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更多>>

  • “研”有所思“学”在自博——都安易迁儿

    2023年11月25日,来自都安瑶族自治县的39名易地安置区“三类监测对象”家庭儿童在都安瑶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志愿工作者的带领下走出大山,走进广西自然博物馆,开始一场奇妙的主题研学之旅。

  • 广西自然博物馆参与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11月,广西自然博物馆通过竞标方式,负责承担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广西)大石围天坑-三门海天窗片区两栖爬行动物综合科学考察工作任务。另外,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广东动物研究所、华南农业

  • “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敬老文化” ——广西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又值一年“敬老月”。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丰富退休干部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10月27日,我馆组织退休老同志围绕“传承中华美德 弘扬敬老文化”主题到广西博物馆参观。

  • 广西自然博物馆 2023年中秋国庆科普文化活

    秋风晚至,炎热依旧,我们再次迎来了中秋国庆假期的相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节假日期间的精神文化需求,我馆在中秋国庆小长假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精彩且富有意义的科普文化活动。

  • 迎双节庆亚运 ——广西自然博物馆举办202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杭州亚运会的举办之年。为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宣传亚运文化,增强全馆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展现职工们团结奋进的良好风貌,以“全民健身 共迎亚运”方式庆祝盛

  • 最新研究表明陆川猪何以成为全国名猪

    对于广西人来说,提起陆川猪,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肥而不腻,入口即香。一句“陆川猪很有猪肉味”就是对陆川猪作为猪肉中的王者的最佳评价。那陆川猪为什么要卖这么贵?养殖户又是如何饲养它的?与一般家猪相比

  • “科普知识进校园”——广西自然博物馆来

    9月26日,广西自然博物馆来到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中心学校,应邀参加由学校举办的2023年第三届“创新有我 志趣不凡”科学荟活动。

  • 江西发现新的白垩纪晚期巨龙类恐龙

    9月21日,广西自然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科研论文“A New Titanosaurian Sauropod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Jiangxi Province, Southern China”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地学

  • 广西自然博物馆党支部组织开展“探寻红色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重大”重要要求,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7月20日-21日期间,广西自然博物馆党支部前往贵港市、桂平市开展“探寻红色印记 传承革命精神

  • 珍稀濒危植物之广西火桐

    广西火桐(Firmiana kwangsiensis H. H. Hsue),又名广西梧桐,为梧桐科火桐属落叶乔木,树皮灰白色,树高可达30米,叶片全缘或在顶端3浅裂,花朵两面密被金黄色且带红褐色的星状绒毛,种子圆球形,着生在叶状果皮的边缘

参观资讯更多>>

自然博物馆常设展厅实行免费开放,观众可持有效证件入场参观。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 团体预约:80人以上

联系我们

地址:广西南宁市人民东路1-1号 (南宁市人民公园内)

电话:(0771)2820502

  • 帝王涡螺

  • 疣状杯形珊瑚

  • 九孔鲍

  • 鹦鹉螺

  • 土发螺

  • 结构石

  • 草花石

  • 彩陶石

  • 巨猿下颌骨

  • 大熊猫臼齿